福寿园(厦门)怀祥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行政部 黄娜玲
这是我第二次听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的课了,每一次聆听都是心灵上的一次重要碰撞。
伊总带给我们许多的启迪,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伊总作为殡葬业的资深前辈,以其二十二年传奇、惊艳的阅历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深刻的思想盛宴。
从入行之初福寿园处境艰辛,行将解散。入职第二周,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的消息在电视上滚动播放。伊总萌发了举办“让英雄魂归故里”活动的想法。该想法得到王计生总裁的精神支持。
没有资金,她就众筹。她浏览报纸广告寻找赞助商。“当时,上海百盛购物中心刚开张,需要人气。”基于这一分析,她向百盛公司提出了活动方案:由百盛无偿提供场地,举办余纯顺摄影展,商场将得到人流量增加的回报。百盛的老总是个摄影爱好者,伊总征得余纯顺家属同意后,转赠给他一本余纯顺摄影集,他被这种诚意打动,决定携手合作。
伊总当时寻求赞助的供应商其实远不止上海百盛购物中心,但由于当时福寿园声名不显,加上行业歧视,很多收到伊总信件的人都采取观望和无视的态度。
后来顺摄影展备受上海市民欢迎,展期从7天延长到20天。人们踊跃为余纯顺雕像捐款。1996年12月5日,余纯顺雕像在福寿园落成。
从摄影展、追思会到雕像落成,余纯顺的活动跨度半年。其间,媒体对整个活动的跟踪报道,让默默无闻的福寿园走进了公众视野。
此前观望和无视的备选赞助商们获悉此事也纷纷慷慨解囊,从员工制服到办公设备,不一而足,各行各业的良心商家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殡葬从业者的敬意。
后来,福寿园虽然不曾直接从余纯顺策划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却获得各种赞助商的赞助,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同,这一年,福寿园的经营状况从一开始卖不动,到营业额突飞猛进,营业额攀升了10倍不止。
这一案例后来荣获了全国策划大奖赛金奖第一名,评语是“新闻热点成就品牌”。但我想说的是,在整个策划案中,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女子,作为行业和企业双新人,零基础零支持,凭着自己的才华与不服输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气?
我们经常抱怨自己过得很辛苦,诉说自己工作多么不容易,可是与当时的王总、伊总相比,我们现在所受的苦哪堪一提?而且,假设当初我们处在他们那样艰辛的局面,我们可能有他们那样的魄力与闯劲,从荆棘中闯出属于福寿园的成功之路?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他们这第一代的福寿人知道我们所有人仰望与推崇!
如果当我们身陷低谷,我们不妨学着像伊总推荐的“蘑菇原理”这般思考:现在或是一时的不如意,乃至低谷都是为了磨炼自己,以挣脱困顿,成长为“美味”,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我们在为丧属服务,推荐产品的时候,不妨把营销的心思先放放,最先需要考虑的是什么的服务是家属真正需要的,怎样做才能给家属专业、优质的服务。也只有用真诚贴心的服务打动家属,拉近同家属的距离,才能拓宽自己的营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