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厦门十年殡改——
看得见的“逝有所安”

中华永久墓园节地生态安葬区

福泽园殡仪馆全景图

福泽精神空间

业务大厅

薛岭山陵园一角

薛岭山陵园树葬区

薛岭山陵园花坛葬区

本报记者   路建英

10年,在福建省厦门市殡葬改革历程上,是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非凡经历。

10年来,从占地不足3亩的大生里“老破旧”到占地150亩的福泽园“新标杆”,殡葬改革稳步推进;从殡葬服务市场无序竞争到强化殡葬服务市场监管,规范、优质、适应群众需要的殡葬服务可圈可点;从群众来馆治丧到上门、上网提供智慧化“管家式”服务,治丧流程持续升级优化,“互联网+殡葬服务”日趋完善……

10年间,厦门同全国一道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于改革创新中谋发展,在求真务实中显担当,并按照环境园林化、设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目标,在建机制、补短板、强监管、优服务、立规范等方面下功夫,以看得见的服务满足群众“逝有所安”实际需求,推动鹭岛殡葬工作和殡葬改革取得新进展。

十年改革促发展

殡葬基础设施可感可触可见

巍巍青山四周环绕,宽敞灵堂庄重肃穆,专业殡仪暖心服务……提起厦门市殡仪馆福泽园新址,治丧群众和工作人员均表示:“这里的整体环境,相比大生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积两三亩,房屋七八间。年年盼搬迁,一盼几十年。”用这首打油诗来形容搬迁前的大生里殡仪馆最贴切。为缓解岛内治丧场所狭小、殡葬设备陈旧等问题,2009年,厦门市人民政府投入1.6亿元选址集美天马山东侧新建福泽园殡仪馆,并于2012年11月建成启用。新馆采用仿古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庄重肃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清幽,集守灵、告别、火化服务于一体,既能满足基本殡葬服务需求,又能提供个性化、多层次殡仪服务。

据了解,大生里殡仪馆始建于1966年,直到2013年6月搬迁至福泽园,近50年的时光里,它见证了厦门市民太多至悲至伤时刻。而如今,原大生里殡仪馆旁边的鸿山公园及厦门铁路公园因环境优美成了网红打卡地。今非昔比,这一变迁衬托出的是厦门特区40年建设成就以及十年殡葬改革的卓越成效。

2014年,厦门对全市公益性骨灰楼(堂)开展摸底排查,自此每年从福彩公益金中拿出180万元对骨灰楼(堂)分批次修缮改造;2021年、2022年,在薛岭山陵园陆续推出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区;总投资概算2.04亿元的城市公益性墓地——厦门人文公园,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前提。实践中,厦门市慎终如始将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将其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决策部署中统筹推进,一系列群众可感可触可见的殡葬基础设施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落地见效。

十年改革强管理

切实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

硬件大提升,软件也必须跟上。10年间,厦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深化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查漏补缺,补齐短板,不断地把殡葬改革推向深入。

2008年5月,厦门推进殡葬服务机构管办分离改革,厦门市殡葬管理处(现厦门市殡葬事务中心)与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两个单位正式分立,为全市殡葬改革找准了转型提升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方面,改革使殡葬管理机构从殡葬服务单位中剥离出来,更好地监督管理全市殡葬服务行业;另一方面,使殡葬服务单位能调节殡葬公共资源配置,实现殡葬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促进殡葬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厦门市殡葬事务中心主任张毅辉说。

面对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曝光集中的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近年来,厦门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市级联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全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拳出击,突出抓好“活人墓”“住宅式”墓地、硬化大墓及殡葬业价格秩序和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其间,全市105座违建坟墓得到有效整改,2家殡仪服务机构(中介)违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面对过去殡葬服务中存在的捆绑销售等现象,厦门市殡葬事务中心坚持刀刃向内,大刀阔斧地推进作风转变,连续三年集中开展行风整顿,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以丧属为中心的思想,严格落实相关部门在殡葬领域建设运营、价格执行、殡仪服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服务管作风,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殡葬服务行业整体性重塑。

同时,厦门建立和完善全市各级殡仪服务机构(中介)工作职责和管理评比办法,明确分级分层殡葬执法机制,严格规范殡葬遗体接运管理和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将文明节俭治丧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加大丧葬陋习整治力度。

为提升全市殡仪服务质量、满足群众不同层次殡葬服务需求,2013年,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与福寿园国际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厦门怀祥礼仪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怀祥礼仪),积极借鉴殡葬领域改革发展成果和先进经验做法,在厦门殡仪服务市场创新开展殡葬增值服务,持续打造“怀祥礼仪”服务品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殡葬服务需求,为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先进殡葬理念宣传、自觉遵守市场经营秩序和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项目标准,公司品牌化运营模式不仅有效保障了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权益,而且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更为全市营造了文明和谐生态的殡葬服务市场氛围。同时,公司还在不断挖掘自身人才资源和服务优势,努力推进殡仪文化、品牌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殡仪服务品质,给群众更好的治丧体验。”福寿园国际集团南方区域副总经理、厦门怀祥礼仪总经理朱文军说,10年来,公司的殡葬服务市场占有率从0上升至50%,每年接待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殡葬行业的理解和认知,这也是政企合作下“厦门模式”的优势所在。

时下,厦门的殡仪服务市场秩序经过专项整治和品牌重塑,“殡葬一条龙”服务被纳入行业监管范围,群众对殡葬行业的认可度逐年攀升。

十年改革优服务

让逝者体面有尊严地告别世界

“如今在殡仪馆治丧,群众的体验感很好,办事大厅整洁干净,遇到啥问题,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忙解决,贴心的服务常常获得客户点赞。”怀祥礼仪90后葬礼策划师徐小琴说。

徐小琴的工作地点就在福泽园殡仪馆,每天她和同事要为数十场丧葬仪式进行个性化策划。非科班出身的她,从事殡葬工作很偶然。2015年年初,怀祥礼仪在徐小琴曾经工作的单位举办了一场活动,颠覆了她对殡葬工作者的认知。不久,她便入职怀祥礼仪,做起葬礼策划师。

同样,入行10年的田安心,不但用精湛的技术、细心的服务,为逝者及其家属送上一份稳稳的“安心”,更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宣传殡葬行业独有的人文情怀;坚守岗位20年的陈伟和,为近3万名“往生者”化妆整容,用爱帮他们留住世间最后的美丽、温暖,让他们体面、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他们不仅是殡葬改革的见证者,更是整个厦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参与者。10年间,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积极融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两高两化”城市创建工作中,始终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群众“逝有所安”基本殡葬需求,在提高殡仪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标准及工作模式,为推动厦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在优化服务上,打造殡葬便民服务品牌“厦门白事通”“怀祥白事通”、开通24小时服务专线,探索建立殡葬前置服务模式,持续完善“老、殡、葬、祭”一站式后生命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殡葬改革和殡葬工作投入力度,在福泽园殡仪馆投入使用后,又陆续投入3258万元用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升级改造,使殡葬基础设施同群众殡葬需求相匹配、与殡葬改革要求相适应;推动殡葬活动由重物质重形式向重精神重内涵转变,开展生命教育和代客祭扫,推广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葬式,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殡葬政策,切实把发展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作为兜底性、基本性、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加以推进落实。

在社会责任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高质量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探索社会工作与殡葬服务的有机结合,利用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哀伤抚慰心理辅导、临终关怀、遗嘱、预嘱等服务;与市烈士陵园、军休所及各区属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探索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在行业建树上,累计参与制定修订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5项地方指导性文件、271项企业标准,并入选“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将“数字殡葬”纳入“智慧民政”建设体系,开发智慧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生大事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如今在厦门,群众只需通过手机‘i厦门’微信公众号,就能获取民政服务的详细信息,更有多种殡葬服务‘一键链接’。”张毅辉说。

回眸厦门市殡葬改革10年进程,变的是管理模式、服务质效;不变的是“服务殡葬改革、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时下,政企合作的“厦门模式”已拓展到宁德、沈阳等多个城市,服务于闽南乃至更多地区的“优逝”,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面对殡葬改革这项长期系统工程,厦门殡葬人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把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转化为鹭岛市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动鹭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再上新台阶。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hehuiwang.cn/epaper/zgshb/2023/08/08/A04/story/762179.shtml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